問題:你想要我們都變成菩薩,那意味著一個人必須下定決心去幫助別人到達彼岸,然而我覺得無法下定那個決心。有時候我覺得我對別人有愛,有時候我只是忙著我自己的事。所以,我是否還要等待,或者那個決定並非像一般的陳述,而是像水果一樣,是自己成熟的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為什麼佛陀要成為一個佛,而不是成為一個菩薩?

◇首先,這三件事必須被了解。第一,人類頭腦的一般狀態是,當你執著於這個世界,執著於這一岸,那麼彼岸似乎是虛構的,你無法信任彼岸。你過分執著於此岸,所以唯一的問題在於如何幫助你放棄這個執著。

◇山德哈,如果你現在開始去想成為一個菩薩,這對你並不會有幫助,不但不會有幫助,反而會有危險,這只是想要執著於此岸的一個策略。你尚未脫離此岸,這將會成為一個再度執著於這個世界的新方式,這是很狡猾的,現在它將會以宗教、慈悲、對人們的愛和服務的名義來做。

◇如此一來,它會冠上一個偉大的觀念——「我要在這裡幫助別人,所以我不要到彼岸去。」其實你並不想去彼岸,你並不知道有彼岸存在,你甚至不相信有彼岸存在,這樣的話,你是掉進一個非常微妙的陷阱。

◇這是一般頭腦的第一個階段:它執著於世界,它繼續找尋更多更多新的理由來執著,不執著是很困難的。第二個階段是菩薩的階段,菩薩已經達到不執著的狀態,而準備飛向彼岸,他在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任何根了。在第一個階段很難不執著,在第二個階段很難執著。

◇這部《金剛經》是為第二個階段的人寫的,而不是為第一個階段的人。首先你必須不執著這個世界,你必須摧毀你在這個世界所有的根。唯有當你摧毀了你所有的根,你才能幫助別人,否則你無法給予任何幫助。你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分享,你可以繼續相信說「我愛人們」,但是你還沒有愛,你還想要人們來愛你,你還是一個乞丐,你還沒有達到一種能夠毫無理由地分享你的愛的狀態,你還沒有能夠達到只是為了純粹的喜悅而分享的狀態。

◇所以,你要先達到第二個階段,你要先讓你自己成為全然的無我,摧毀你在這個世界所有的根,不要佔有,唯有如此,佛陀所說的才會跟你有關。

◇佛陀說,當你已經沒有根,那麼這個世界需要你,因為你有東西可以分享,你有鑽石可以分享,在你離開之前,你要分享,盡可能在這裡停留久一點,這是第二個階段。第三個階段是一個佛,他已經到達彼岸。

012.jpg

◇現在你問說:為什麼佛陀要成為一個佛,而不是成為一個菩薩?第三階段更困難。已經處於彼岸,但是還停留在此岸,這是最困難的一件事。已經處於彼岸,但還是繼續幫助人們,這是最困難的一件事。

◇所以,這是三種困難:第一,不執著於此岸;第二,當那個不執著已經發生,還要停留在此岸;第三,當你無法停留在此岸⋯⋯,因為有一個片刻會來臨,到時候它會變得不可能。

◇每一個菩薩都必須變成一個佛,有一個片刻會來臨,到時候你就必須離開,再多逗留一些是可能的,最多一世,不可能更多,之後你就必須離開。你可以再停留一世,因為所有的根都已經被摧毀了,但是你還有身體,所以你可以停在身體裡,最多你可以再逗留一世,之後你就必須離開。

◇再來是第三階段——佛的階段。佛是一個已經離開了,但是還繼續在幫助人們的人。但是要記住,唯有當你曾經是一個菩薩,你才能夠在第三階段幫助人們,否則是不行的。

◇有兩個字必須加以了解,其中一個是「阿哈特」,另外一個是「菩薩」。「阿哈特」是同樣的狀態,世界被摧毀了,他對世界已經不再執著,自我已經消失,但是他立刻跑到彼岸去,這樣的人被稱為「阿哈特」,他是不管別人的,當他準備好,他就走到彼岸去。

◇阿哈特無法從彼岸來幫助人們,因為他不知道要如何幫助,他從來沒有被訓練去幫助別人。菩薩也是跟阿哈特處於同樣的狀態,但是他停留在此岸長一點,繼續以任何他所能夠的方式來幫助人們,他學會了幫助別人的方法。

◇阿哈特會變成一個佛,而菩薩也會變成一個佛,彼岸是屬於佛性的岸,但是那個曾經在此岸是一個菩薩的人也能夠從彼岸來幫助人們,他會找出一些方法和辦法。多少世紀以來,佛陀一直都有在幫助。

◇即使是現在,如果你對佛陀敞開,那個幫助也會來到你身上。即使是現在,如果你很熱情地愛上佛陀,那個幫助也會來到你身上,他仍然從彼岸在呼喚著,但是那個來自彼岸的呼喚離得很遠,你必須很專心地聽。

◇我遲早會走,如果你們懂得專心聽我講,你們之中有很多人也能夠聽到我來自彼岸的訊息。

◇佛性是最終的意識狀態,如果你有經歷過菩薩的階段,你將能夠一直保持對世界有幫助,你永遠都是到達神的一個門。如果你沒有經歷過菩薩的階段,你將會消失而進入那無限的,但是將不會有人受到你的幫助。

(摘錄自《金剛經》,p129,奧修出版社)

806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金剛經 奧修 osho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