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向內走』奧修讀書會
「『道』是全部,是整體,是完整,生命是透過兩極的緊張、兩極的會合而存在的。」
「老子深深地根入土地,而且高高地站在天空裡,他是天和地兩者,他是相反兩極的會合。」
部落格所摘錄的奧修話語,指出了兩極的靜心之路,誠摯地邀請您展開旅程!

目前分類:我的野鳥朋友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生命無常

◇二〇一二年三月,金山這隻難得一見的迷鳥黑頸鷿鷈,之所以「轟動武林,驚動萬教」,是因為身上穿的衣服第一次這麼不一樣——一身「華麗」的繁殖羽。以前在別處看到的都是樸實不惹眼的冬羽,這一隻除了頭頸背部顏色更加深黑,最搶眼的是兩顆鮮紅、宛若釦子般的眼睛後方,各出現了一片扇狀的金黃耳簇,像極了燃燒的焰舌,襯著烏黑的身體尤其醒目。

◇兩天後,我聽到難以置信的消息,朋友說磺溪河口的黑頸鷿鷈死了。就在二十六日星期天的下午,也就是我拍完照片的隔天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從天而降的神鬼殺手

◇不管東方還是西方,自古以來「猛禽」一直是許多神話、寓言故事與傳說的迷人題材。大半因為猛禽身上具有讓人類欽慕畏懼,祈望自己也能擁有的某些特質,譬如速度、力量、聰明與勇敢,甚至「凶猛」——以及這一切所帶來的「權力」與「自由」。

◇北方澤鷂,經常以既悠閒又優美的姿勢從我眼前低低滑行而過。我們四目經常在空中交會,不知牠心裡在「想」些什麼。觀察澤鷂最精彩的時刻,莫過牠在草原上追捕獵物的經過。看牠凌虛御風,彷彿放上天空的紙鷂風箏,襯著藍天,飄飄搖搖。我一路興奮尾隨,沒兩下子就跟丟了。當我心情還陷在失望中,驀地牠又從矮樹叢後面冒出來——狩獵神情依舊那麼專注,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。有時候從我眼前緩緩轉彎而過,好似我只是佇立在草原上,一棵不相干細細瘦瘦的樹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雌雄雙親,共同扛起育雛工作

◇黑冠麻鷺從築巢、孵卵到育雛,所有的工作皆由雌雄雙親共同扛起,誰也不偷懶。根據我在植物園的觀察,從一粒小小的蛋到能夠自立謀生,「拉拔」孩子的辛苦一點不輸給人類。初期,雛鳥尚幼小,巢窠中隨時有一隻成鳥留守,另一隻出外覓食,如此輪流交替。「交班」時候,也是觀察過程中最精彩的時刻。幾隻小黑冠不停地發出尖銳刺耳的鳴叫,莫不爭先恐後將利劍一般的嘴喙,張得好大好大,對親鳥哀哀乞食,紛亂之中動作頻頻,每一隻都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,以獲得餵食。

◇有的小黑冠看來像是餓「番」了,不管三七二十一,不斷對著親鳥的大嘴咄咄逼迫,甚至用力緊緊夾住不肯放鬆。有的乾脆張開大嘴,直接把親鳥的嘴「含」進來。這樣的小黑冠通常也是巢中長得最大、最壯的一隻或兩隻。面對小鳥的爭食,我發現成鳥不但毫無半點「不悅」,也沒有任何「拒斥」的表現,反而很有耐性跟著忽上忽下全力配合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那種「孤獨」的姿態與堅持

◇每一種鳥,幾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。

◇此刻當我坐在電腦前面,專心努力要把這篇文章完成,腦海中不斷顯現的是,大蒼鷺在水邊或草叢裡靜靜獵食時,那種「孤獨」的姿態與堅持。每每讓我彷彿看見自己多年來跋山涉水,逆風迎雪,有時在地面上匍匐,有時在烈陽下罰站的孑然孤影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小鴛鴦初嘗自由的喜悅

◇鴛鴦生性謹慎而敏感,平常在水邊本就不易親近,窠巢則多築於高高喬木樹幹的孔洞中,偶而也隨手撿拾大型啄木鳥的舊家,現在則也適應了人造巢箱,台灣鴛鴦亦是如此。母鴦一窩大約產下十至十四顆不等的蛋,不過牠跟綠頭鴨一樣,一天只下一顆蛋,直至全部下完才開始孵小鴨。連生下幾顆蛋之後,母鴦會啄下自己胸前絨毛覆蓋蛋粒,藉以保暖。一旦開始孵蛋,母鴦起初一天會有兩次離巢出外覓食,一次在清晨,甚至天未亮時;一次在下午接近黃昏時刻,每次都不會超過個把鐘頭。

◇小鴛鴦相繼孵出之後,母鴦等到每一隻都能自由活動了,時間通常在清晨,自己先將頭探出洞外東張西望,然後發出細微的信號,眾小鴛鴦一一應聲攀上洞口,比較勇敢的想也不想就縱身躍下;膽子小的稍有踟躕,不過最後也都安全落地。鴛鴦的巢洞離地從三公尺到十八公尺不等,不過一般多偏高。天真的小鴛鴦不知害怕,體重又輕盈,落地之時難免反彈幾下,也許暫時一臉錯愕,不過都能毫髮無傷。小鴛鴦就這樣立刻跟隨媽媽,冒險穿過一段陸地來到水邊,開始一生第一次的自己覓食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沼澤裡灌叢間的「小隱士」

◇我所認識許多禽鳥中,有好幾種可說天生「色淺體陋」、「形微處卑」,譬如歌聲十分迷人的歌麻雀,其貌不僅不揚,其居所也多半是灌叢下暗淡的角落。每當我走在野地裡,看見小徑旁被我驚嚇到突然低飛竄走的歌麻雀,神態彷若沿著牆角弓身逃逸的小老鼠。我常在想,動物禽鳥是否有「自我認識」的意念?意即不同的動物對自己形體的「大小」與「強弱」有所意識,或是有所「感覺」——不然為何老虎、獅子幾乎什麼都不怕,白頭鵰昂頭藐視一切?即使同類之中,牠們也「知道」誰比較大,誰比較強。這樣的「認知」是從哪裡來的呢?

◇難道說,這是經過漫長演化的過程,已經寫進基因裡頭?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那一天,離巢的日子終於來了

◇小五色鳥長大到一定程度之後,就會常常從昏暗的斗室爬到洞口,探頭探腦,觀察洞外陌生但相信十分有趣的世界。兩顆明亮天真的眼睛充滿了好奇,時而睇上,時而瞥下。好大一顆頭顱,轉來扭去,忽伸忽縮。有時候天氣實在太熱了,就把嘴巴張開吐氣,幫助散熱。鳥類身上沒有汗腺,我想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。

◇外面倘若有一點什麼不尋常的動靜,小鳥立刻把身子縮進洞內,半响過後才又探出頭來,繼續剛才的「好奇」。也只有在這段時間,我才有可能記錄到親鳥在洞口餵哺雛鳥的鏡頭,可是山上這隻小五色鳥,每次親鳥返巢就立刻往後退縮到巢內。因此那麼久的觀察時日,我僅有一次機會,勉強拍攝到大鳥餵小鳥的畫面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