沼澤裡灌叢間的「小隱士」

◇我所認識許多禽鳥中,有好幾種可說天生「色淺體陋」、「形微處卑」,譬如歌聲十分迷人的歌麻雀,其貌不僅不揚,其居所也多半是灌叢下暗淡的角落。每當我走在野地裡,看見小徑旁被我驚嚇到突然低飛竄走的歌麻雀,神態彷若沿著牆角弓身逃逸的小老鼠。我常在想,動物禽鳥是否有「自我認識」的意念?意即不同的動物對自己形體的「大小」與「強弱」有所意識,或是有所「感覺」——不然為何老虎、獅子幾乎什麼都不怕,白頭鵰昂頭藐視一切?即使同類之中,牠們也「知道」誰比較大,誰比較強。這樣的「認知」是從哪裡來的呢?

◇難道說,這是經過漫長演化的過程,已經寫進基因裡頭?

◇我說歌麻雀「其貌不揚」,鷦鷯一身的羽色也差不多,大概以褐栗色為主調,再配上一點斑紋,經常與身邊環境混合為一,不易為人察覺,除非牠自己忍不住發出聲音,或是晃動了枝葉。平常鷦鷯唱歌多半躲在灌叢低層,雖然看不見,但聽牠忽強忽弱、十分有勁的嗓音,不難想像昏暗的光線裡,聲音的主人一臉努力認真的模樣。一般說來,欲賭其廬山真面目委實機會不多,說牠是沼澤裏灌叢間的「小隱士」,應不為過。

◇唯有在繁殖季節期間,為了宣示自己的領土、吸引伴侶,他才會循著低矮灌木的枝椏,慢慢跳躍到頂端。首先調妥佇立的姿勢,甚至選好自己喜愛的方向,然後昂首翹尾,扯開嗓子盡情鳴唱。我想,這是鷦鷯最常拋頭露面的時刻。然而不管唱不唱歌,隨時不忘記把尾巴高高翹起,與身體成九十度,甚至超過九十度。這樣的姿勢正是鷦鷯的「正字標記」。

◇鷦鷯也許長得很平凡,可是每當牠站上枝頭高聲啁啾,全然無視咫尺之外的我,那樣的專心,那樣的忘情,驕傲的太陽下,那種抖擻不敗的精神,對於我是極具感染的力量,總是讓我看得忘神,聽到忘我。有好幾次我看見牠一邊搧動著尾翼,一邊引頸高歌,唱到用心用力的地方,都會不禁然緊緊閉起了眼睛,那副陶醉的神情,幾乎就是義大利盲眼男高音波伽利的翻版。我見機不可失,趕緊按下快門,有圖為證。說真的,小鷦鷯唱得如此賣力、如此認真,實在憨得可愛。

(摘錄自《我的野鳥朋友》,香蒲草澤間的小隱士 鷦鷯,p63-64,作者張伯權,遠流出版)

 

*兩極之路的靜心練習

1閱讀後將自己感受到的靈性品質,慢慢地吸收到心的深處⋯⋯

2如果有浮現出自己的正向經驗或負向經驗,請運用「自我覺察清單」進入「心」

3將練習之後的新覺察和新領悟寫下來,書寫可以加快意識旅程的腳步

857.jpg

arrow
arrow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