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在的性格是社會、文化、文明和教育所給你的,換句話說,是由別人所給你的——人們給你他們對你的意見,你就將那些意見搜集起來,那些意見創造出你的性格。

你的人格、性格就是你所知道的你自己,而你的個體性就是那個你是,但是你自己並不知道的。

(摘錄自《生命的遊戲》,p73,奧修出版社)

——是的,我們帶著內在海洋、個體性、本質、本性⋯⋯出生,人格、性格是別人加諸於我們的,所以,我們可以打開自己的人格、性格,重新回到內在海洋、個體性、本質、本性⋯⋯。

例如,可能親友們都說你是一個堅強和獨立的人,是的,很多時候你夠堅強、夠獨立,它們幫助你克服艱難的挑戰,贏得掌聲和成就。然而,有些時候,你可能並不想堅強和獨立,甚至希望有人可以幫忙你和陪伴你。身為一個人,我們就是會有這些需求,承認這個事實、接受這個事實——有時候我們想要堅強和獨立,有時候我們想要被陪伴和被幫助,這些心理需求都要得到滿足,我們才會健康、真實、完整。

例如,可能從小到大每個人都說你很會照顧別人、很體貼別人,是的,你確實對別人很好,總希望為別人做點什麼,當大家開心時你也很開心。然而,你也會有不想照顧別人、不想體貼別人的時候,甚至好希望有人可以照顧你、關心你、體貼你。

當這些感覺和需求浮現時,請你承認自己確實有這個需求,承認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需求。關心別人、被別人關心、關心自己,體貼別人、被別人體貼、體貼自己,照顧別人、被別人照顧、照顧自己,它們同時存在,都需要得到滿足。

再例如,可能親友們都說你是一個開心果,只要有你在,一定可以逗大家開心。是的,你常常把歡樂和笑聲帶給大家,然而,有些時候,你可能只想安靜地在團體裡,甚至希望有人可以逗你開心。這時候,請你允許自己放鬆、安靜,或是好好欣賞別人的說笑功力,讓別人有機會將歡樂送給你。

當我們試著一點一點地打開自己的人格、性格,允許自己一點一點地經驗那新的,人格、性格就會慢慢地離開,我們會成為真實的自己。

當我們有能力愛自己、愛別人、接受別人的愛,陪伴自己、陪伴別人、接受別人的陪伴,讚賞自己、讚賞別人、接受別人的讚賞⋯⋯,我們是自由的、流動的、活在當下的、完整的。是的,在這個打開人格、性格的旅程裡,如奧修所說的,我們會知道那個原先並不知道的。

生命的遊戲(16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生命的遊戲 奧修 osho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