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在我基督教的教誨中,最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要自私、不要想到自己。現在,記得自己、轉向內在,我似乎必須穿過一層不自在、罪惡與困惑,你能談談它嗎?

◇所有的宗教已經對人的成長造成無比的傷害。你的頭腦被制約、以為無私是靈性的,可是除非你先自私地去了解自己,否則無私是不可能的。無私的發生是了解自己、做自己的一個結果,而不是一個具有美德的行為,更非進天堂的獎賞。無私將只是你的本性,每一件無私的行為都將成為自身的獎賞。

◇可是基督教已經本末倒置了,幾乎每一個教徒當他開始靜心時,都有一種罪惡感,整個世界如此的紛擾,人們多麼貧窮、瀕臨餓死,那些可憐的人就在那裡,還有孤兒、乞丐⋯⋯。基督教譴責東方的宗教,因為東方的宗教看起來很自私。

◇沒有一位靜心者曾接受過諾貝爾獎,為什麼呢?你不曾做過任何無私的事情,你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,就只是靜心,享受你的靜默、和平與祝福,找到真理和神性,徹底從所有的桎梏中解脫出來,這都是自私的。在基督教的精神中沒有靜心,只有祈禱。

◇東方有一種全然不同的看法,東方總是認為除非你的內心有一種祥和與寧靜,在你的內在有一首歌,以及散發出來的成道之光,否則你無法提供服務給任何人;你自己就是生病的,你本身就是孤兒,因為你還沒有找到存在的終極安全感、永恆生命的安全感。

◇如果你的內在是如此地貧瘠,除了黑暗外空無一物,你要如何幫助他人呢?你自己都快溺死了,因此去幫助別人是很危險的,很有可能你也讓其他人溺水。首先你必須學習游泳,然後你才能對溺水的人有幫助。

◇我的方法是完全清楚的,首先要自私,去探索你內在包含的一切,所有的快樂、祝福與狂喜。然後無私將會出現,就像影子跟隨著你一樣。因為在你內在有了一顆跳舞的心、有了神性,你必須分享出去,你無法一直像個守財奴似地保有它們,因為內在的成長、內在的經濟學是——如果你不付出,你擁有的將會愈來愈少;假使你付出,你擁有的將愈來愈多。這是內在世界的法則。

538.jpg

◇首先,內在先變得富裕,成為一位帝王,然後你擁有那麼多可以去分享,甚至不會稱那是無私的。無論現在還是將來,你都沒有欲望覺得應該得到某些回報,你甚至不會對你付出某些東西的人要求感謝;相反地,你將感謝這個人沒有拒絕你的愛、你的祝福和你的狂喜。這個人是有接受性的,他允許你的心、你的歌以及你的音樂,源源流進他的內在。

◇基督教無私的概念是極端愚蠢的,東方從來沒有以相同的方式思考過,整個東方找尋真理的歷史相當悠久,它已經找出一個簡單的事實——首先你必須照顧自己,唯有那時候你才能照顧別人。

◇如果你是一位靜心者,你自然會對人們有幫助,但你不需要去自誇,那只是一件簡單而自然的事情。如果沒有靜心,我無法看到有任何慈善行為的可能性。

◇因此,你的罪惡感只是一種錯誤的制約,丟棄它,甚至連想都不要再想。藉由完全的自私,你將成為無私的。首先,你的內在必須變成豐盛的,你是如此地富裕,豐富到滿溢出來,因此你必須分享。就像攜帶著雨的雲,必須與乾渴的大地分享它的雨一樣,不過首先雲朵必須充滿著雨。去告訴那些空的雲說:「你應該是無私的。」這只是非理性。

◇依照我的看法,人最先需要的是靜心的意識,之後無論你做什麼,對每個人都將有幫助。你不會造成任何傷害,只會做慈悲和有愛的行為。

◇因此我重複一遍:首先是自私的,了解你自己、成為你自己,然後你的生命將只是分享,一種無私的分享,不求這一世或其他世的任何回報。

(摘錄自《慈悲》,生命潛能出版社)

537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慈悲 奧修 osho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