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向內走』奧修讀書會
「『道』是全部,是整體,是完整,生命是透過兩極的緊張、兩極的會合而存在的。」
「老子深深地根入土地,而且高高地站在天空裡,他是天和地兩者,他是相反兩極的會合。」
部落格所摘錄的奧修話語,指出了兩極的靜心之路,誠摯地邀請您展開旅程!

目前分類:譚崔經典 (7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技巧會摧毀所有你搜集在本性周圍的一切,它將會解除你的制約

p44,當你尋求,你是在尋求技巧,每一個尋求都是在尋求技巧。當你去到某人那裡問,你是在問一個技巧或一個方法,否則不需要去到任何地方,那個找尋就表示你對技巧有一個很深的需要,這些技巧是為你存在的。

◇並不是說沒有技巧它就不可能發生,它能夠發生,但是只發生在非常少數人。而那些少數人事實上也不是什麼少數人,在他們的前世,他們也曾經在技巧上做過很多努力,他們在技巧上已經做了太多的努力,因此現在他們已經膩了,他們已經厭煩了。當你一再一再地問:「如何?如何?如何?」那麼就有一個飽和點會來到,到了最後,那個「如何」會垮掉,然後你就能夠臣服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你非常執著於頭腦,即使死亡也無法使你跟它分開,只有靜心可以

p25,思想永遠都是來自頭腦,它一直都是頭腦的副產物。它是你的態度,你的推想,你的偏見,它是你的反應,你的想法,你的觀念,你的哲學,但它並不是存在本身。它是關於存在的東西,它不是存在本身。

◇一朵花在那裡,你可以說一些關於它的事,那是一個思想。你可以說它很美,你可以說它很醜,你可以說它是神聖的,但是任何你所說的跟那朵花有關的都不是那朵花,那朵花沒有你的思想而存在著。每當你在想關於那朵花的事,你就在你和那朵花之間創造出一個障礙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那個達成是第一件事,經驗是主要的,然後他才陳述它

p115,當一個佛陀發生,或是一個卡納德,或是一個派坦加利發生,當某人達到了那絕對的,他就會對它加以陳述。那些陳述跟亞里斯多德式的陳述是不同的,跟西方的哲學結論是不同的。

◇那個不同是:一個卡納德或一個佛陀先達成——那個達成是第一件事——然後他才陳述它。經驗是主要的,然後他將它表達出來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科學是用客體來做實驗,而宗教是用主體來做實驗,兩者都依靠實驗

p74,這是人性——思考問題,同時試圖找出答案。但透過哲學是不會有答案的。科學會來到某種答案,宗教會來到某種答案,但哲學是不會有答案的。

◇科學會來到某種答案,因為科學依靠思考,也依靠實驗。思考只是用來作為一個幫助,但那個基礎是實驗。如果你用思考作為幫助來走向實驗,那麼有一些事可以被達成,所以科學會得到一些答案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p66,問:我們常常覺得是我們創造出自己的痛苦,儘管如此,為什麼我們還繼續在創造它們?一個人什麼時候,以及,要如何才能夠停止製造自己的痛苦?

◇第一個需要瞭解的事是:每當你說我們常常覺得我們創造出自己的痛苦,事情並不是這樣。你從來沒有真正感覺到你是你自己痛苦的製造者,你也許認為如此,因為你被教導這個。你聽過這些事情,你也讀過這些事情,有時候你會像鸚鵡一樣地重複它:我們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痛苦。

◇但是,這並不是你的感覺,並不是你的瞭解,並不是你的領悟。如果你瞭解它,那麼你就不會說:儘管如此,為什麼我們還繼續在創造它們?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p52,問:所有的靜心技巧事實上不都是要引導求道者去找到本性的作為嗎?

◇就某方面而言,是的,但是在較深的地方,不是。

◇靜心技巧是作為,因為你被告知要做些什麼,即使只是去靜心也是去做些什麼,就只是靜靜地坐著也是在做些什麼,即使什麼事都不做也是一種作為。所以在表面上,所有的靜心技巧都是作為,但是在較深的地方,它們不是,如果你做得很成功,那個作為就消失了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你必須有意識地做些什麼,你必須有意識地努力才能夠成長

p9,這些技巧是要來幫助你,是要把你帶回來,是要幫助你創造出一個情況,在那個情況下你可以會見你自己。有很多東西必須被摧毀——所有錯誤的和虛假的東西都必須被摧毀,在那個真實的產生之前,那個虛假的必須離開,它必須停止。

◇我們一直在讀吉踏經、優婆尼沙經和聖經,我們一直覺得我們就是靈魂——種子認為它就是樹木,樹木就隱藏在那裡,但是它還沒有被揭開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你必須去練習、必須去做,它只能藉著「做」而達成

p305,當我說覺知無法由頭腦達成,我的意思是說:你無法藉著想它而達到它,你可以一直去想它,但是你將會老是在繞圈子。當我說它無法藉由頭腦達成,我的意思是說它無法藉著思考而達成,你必須去練習它、你必須去做它,它只能夠藉著「做」而達成,不能夠藉著思考而達成。這是第一件事。

◇所以,不要一直去想:覺知是什麼,要如何達成它,或者結果將會是什麼;不要一直思考,開始去做它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唯有當你成為你自己,你才能夠處於喜樂之中

p278,佛陀不是理想,佛性才是理想;耶穌不是理想,基督本性才是理想。佛性跟佛陀是不一樣的,基督本性跟耶穌也是不一樣的。你可以變成一個佛,但是你永遠無法變成喬達摩。喬達摩變成一個佛,你也能夠變成一個佛。佛性是一種品質!它是一種經驗!

◇當喬達摩變成一個佛,喬達摩有他本身的個體性,你也有你本身的個體性。你們兩個佛將會不一樣,最內在的經驗將會一樣,但是那個表達將會不同——絕對不同,不可能比較。只有在最內在的核心,你們才會一樣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只有某些技巧會對你有幫助,你必須將它們找出來

p245,譚崔相信你,它說:你就是理想,所以,不要模仿任何人。模仿將會在你的周圍產生出一個假的人格,你會繼續以那個假的人格來行動,而以為那就是你自己,其實它不是。

◇你沒有固定的未來,你有多重可能性,你能夠在很多方面成長,但是唯一能夠給你最終滿足的事就是你成長,而且,你裡面的每一個成長都會產生進一步的成長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譚崔考慮的是你的自我實現,譚崔給出靜心方法來幫助你成長和蛻變

p242,「自我實現」所提到的是你成長的最高峰,在那裡你能夠感覺到一個深深的滿足,在那裡你能夠說:「這是我的命運,我就是要這樣,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在這個地球上的理由。」譚崔所考慮的是自我實現,它所考慮的是如何幫助你更成長,而且,記住:譚崔所考慮的是你,而不是理想。

◇譚崔不考慮理想,它考慮你的現狀,以及你能夠變成怎樣,那個差別是很大的。所有的教導都考慮到理想,他們說要像佛陀、像耶穌,或是要像這個、像那個,他們有一個理想,而你必須變成那個理想。譚崔不提供理想給你,你未知的理想隱藏在你的裡面,它無法由別人給你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如果你考慮最高的,你的頭腦就敞開了,你知道更高的達成是可能的

p238,人可以以三種方式被考慮——以正常的、不正常的、或超正常的。西方心理學基本上所顧慮到的是不正常的、病態的,是顧慮到那些從正常的層面掉下來的人,是顧慮到那些從正常模式掉下來的人。而東方的心理學、譚崔和瑜珈是從超正常的觀點來看人,是顧慮到那些超出正常模式的人,超正常的人比任何正常人更健康。

◇東方的心理學,尤其是譚崔和瑜珈,也有對人的觀念,那個觀念是基於對超正常的人的研究,例如佛陀、派坦加利、山卡拉、那卡珠那、卡比兒、那那克等,這些人已經到達人類潛能和可能性的最高峰。最低的沒有被考慮進去,只有最高的被考慮進去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憤怒和暴力是破壞的力量,它們的存在是因為創造力的不在

p218,那真實的永遠都是「不在」,而不是相反之物,不是相反之物!它一直都是「不在」——貪婪的不在、性的不在、嫉妒的不在——在那個「不在」當中,你真實的存在就開花了,因為疾病已經消失了,所以,你內在的健康就能夠開花。一旦它開始開花,就不會累積憤怒,你累積憤怒只是因為你失去了你自己。

◇真的,你並不是在對別人生氣,你是在你自己裡面生氣,但是你一直將你的生氣投射到別人身上,否則你將會發瘋,所以你一直在找藉口。事實上,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錯過了你自己,你錯過了你的命運,那個對你來講是可能的東西卻沒有發生,所以你才生氣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將會有一段空檔,要讓那一段空檔存在,不要害怕、不要恐懼

p187,記住:每天早上當你睜開眼睛,試著去成為真實的,不要做任何虛假的事。繼續記住,只要七天,不要做任何虛假的事,有什麼東西會失去,就讓它失去,任何你所損失的,就讓它損失,但是要保持真實。

◇在七天之內,在你裡面就會感覺到一個新的生命,那個死的層面將會破碎,而一個新的生之流將會來到你身上,你會第一次再度感到活生生——一個復活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不管那個途徑是什麼,不管那個經驗是什麼,它都必須是真實的、真的,而且是你自己的

p182,這真的很奇怪:你用別人的眼睛來看,你用別人的生活來生活。你說一朵玫瑰花漂亮,事實上,那是你的感覺,或者只是一個散佈在你周圍的教導?這是你的「知」嗎?你知道它嗎?你說月光很好、很美,那是你自己知道的嗎?或者只是詩人一直在唱頌它,而你在重複它?

◇如果你像一隻鸚鵡,你就無法很真實地過你的生活。每當你說任何事,首先要檢查自己的內在,看看它是不是你的知識和你的經驗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深入觀察你的生活,它只是為了未來,並不是為了此時此刻

p178,你為什麼要生活?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?你的生活不是為了此時此地,你的生活只是為了希望,你攜帶著潘朵拉的盒子。為什麼你現在在生活?為什麼你每天早上要起床?為什麼你再度開始迎接新的一天?為什麼你要一再一再地迎接新的一天?為什麼要有這個重複?原因在哪裡?

◇你現在無法找到任何原因說明為什麼你要生活,如果你找到某種東西,它將是某種未來的東西——一種希望說某種事情將會發生:有一天「某事」將會發生,你不知道那一天會在什麼時候來臨,你甚至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,但是有一天「某事將會發生」,所以你繼續在延續你自己,你繼續在維持你自己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不論你在做什麼,你都要跟著那個行為,既不落後,也不跳向前

p174,你為什麼要作夢呢?它是一個替代品,作夢是一個替代品。如果你在現實當中無法得到任何你想要的,那麼你就開始作夢。比方說,你已經斷食了一整天,到了晚上你就會作夢,你會夢到食物,夢到被一個偉大的國王所邀請,或是諸如此類的事,你會在你的夢中一再一再地吃東西。

◇透過你的夢就知道你在白天壓抑些什麼,夢是替代品,就一般人目前的狀況,他很難不作夢而生活。但是如果你想要蛻變,那麼你就必須不作夢而生活。為什麼會作夢?因為有慾望,未滿足的慾望變成夢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除非你有能力去愛,否則你會覺得你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

p127,我們一直把人轉變成東西,只是為了要去佔有他們,因為我們想要佔有那個人,而那個人是不能被佔有的,然後我們就感覺到挫折。

◇當你佔有一個人,他就不再是一個人,他變成一個死的東西,而你不能夠被一個死的東西所滿足。注意看這個矛盾:你只能夠被人滿足,你不能夠被東西滿足,但是你的頭腦欲求佔有,所以你將他們轉變成東西,然後你就不能夠被滿足,挫折就介入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由努力開始,但是要記住:努力必須被丟棄,你必須超越努力

p77,當我說要被動地警覺,在開始的時候,甚至被動也必然是一種努力,只有漸漸地,當你變得更熟悉它,它才不是一種努力。而當它不是一種努力,它就變得更被動,當它變得更被動,它就更有磁力,而將能量往上拉。

◇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,每件事都是一種努力。神秘家一直在談論「無努力」,他們說:不要做任何努力。但是在開始的時候,甚至這個也是一種努力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生命就像一條河流,沒有預先規劃好的路徑,沒有地圖可以讓你遵循

p63,假設我訂出一個非暴力的原則,然後執著於它;或者我訂出一個誠實的原則,而執著於它;那麼,它就變成一個習慣。我創造出一個誠實的習慣,創造出一個永遠要講真話的習慣,它就變成一個機械式的習慣。原則和習慣會讓我無法撒謊,我不得不說實話,那麼就不需要警覺了。

◇社會依靠原則,依靠用原則來灌輸和教育小孩,那麼,他們就無法不依照那些原則行事。如果一個人變成不得不這樣,他就是死的。

文章標籤

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