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言——愛是什麼?

(1)

p7,每個孩子生來就是愛,孩子是用我們稱之為「愛」的東西所製作的。然而父母卻無法給予愛,他們有自己殘留的問題——他們的父母從來不曾愛過他們。父母只能假裝。他們的行為以及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一種侮辱,他們不尊重孩子。

p8,父母無法去愛,他們不知道愛是什麼,他們從來不曾在愛裡面流動過。只要去想想你自己的父母就能明白——要記住,我不是說他們應該承擔這個責任。他們跟你一樣都是受害者,他們的父母也一樣,一直追溯上去⋯⋯你可以回溯到亞當夏娃和天父!似乎連天父也不太尊重亞當和夏娃。

那就是為什麼祂從一開始就命令他們「做這個」、「不要做那個」,是祂先開始做那些所有父母都會做的荒唐事。「不要去吃這棵樹上的果實」,然後,當亞當吃了禁果,天父在盛怒之下把亞當和夏娃逐出樂園。

p9,孩子內心會開始恨他的父母,因為他並沒有受到尊重;他內心開始感到挫敗,因為他並沒有以他本然的樣子被愛。他被期待做某些特定的事情,唯有如此他才會被愛。愛是有條件的,他本然的樣子微不足道,沒有價值,他失去了對自己的尊重,漸漸地,他開始感到罪惡感。

*兩極之路的練習和經驗

「靜心」就是每個片刻都在裡面的寧靜海洋。為了達成這個境界,兩極之路的作法就是將正向經驗的靈性品質吸收到「心的中心」,將負向經驗用「覺察清單」整理一遍,找到需要發展的靈性品質,讓自己的意識來到「心」。

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將自己移到「心」,沿路所見到的內在風景,正是靜心的奇蹟、修行的奇蹟、意識旅程的奇蹟!

所以,可以試著回想和父母的相處,找到一個自己感到被父母尊重的經驗,進入內在,深深地感覺那個被尊重、被愛的感覺⋯⋯然後,慢慢地離開父母,只留下愛,讓自己留在那個愛裡面,細細地享受愛、吸收愛、與愛合而為一⋯⋯

也要試著找到一個不被父母尊重的情境,進入「覺察清單」,寫下第一項到第四項,然後問問自己,如果當時我想要被尊重,我要如何扎根尊重自己+表達心的需要?請大家試著練習看看喔。

(2)

p10,孩子有樣學樣,開始學習父母親的樣子——學他們的嘮叨,他們的衝突。你可以持續地觀察自己,如果妳是女人,看看妳自己,妳可能正在重複和妳母親幾乎一模一樣的行為。當妳和男友或先生在一起時,觀察妳自己:妳在做什麼?妳沒有重複同樣的行為嗎?如果你是男人,看看你正在做什麼?你的行為舉止不就像你的父親嗎?

人們不斷在重複,人是善於模仿的。人類是猴子,你重複父親或母親的行為,你必須拋棄那些行為,唯有如此,你才會知道愛是什麼,否則你會繼續被腐化。

*兩極之路的練習和經驗

好好的觀察自己,如果那個重複的行為是自己喜歡的,就進入裡面,找到靈性品質,將外在的行為跟內在的靈性品質連結上,於是,這個行為就是有意識的。

好好的觀察自己,如果那個重複的行為是自己不喜歡的,就進入「覺察清單」,寫下第一項到第四項,然後問問自己,我要不要改變慣性?如果要,就繼續完成第五項和第六項;如果不要,那就對第一項到第四項保持意識。

(3)

p10,我無法定義愛是什麼,因為愛是沒有定義的。愛一如生、死、神、靜心一樣是難以被定義的。我無法定義它,我沒有辦法說:「這是愛。」我無法展示給你看。它不是有形的,它無法被研究,無法被分析,只能夠去體驗。也唯有透過體驗,你才能夠知道愛是什麼。但我可以指引你體驗它的方法。

第一步:擺脫在你裡面的父母,成為一個個體。第二步:不要期待完美的愛人,愛平凡的人,感激對方的愛,珍惜對方的獨特性,對自己在要求比當下的如是更多時,要保持意識。第三步:給予,而且是無條件的給予,然後你就會知道愛是什麼。

我無法定義愛,我可以為你指出一條讓愛成長的路。我可以指引你如何種出一片玫瑰花叢,告訴你如何澆水,如何施肥,如何保護它。然後有一天,出乎意料地,玫瑰花開了,你的家裡充滿了芬芳。愛就是這樣發生的。

*兩極之路的練習和經驗

以上的洞見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經驗,只要有勇氣從一個個的正向經驗和一個個的負向經驗進入內在,將已經得到的愛放在「心」,和清理愛的雜質,持續地下功夫,愛會越來越純,然後有一天,你「在」愛的海洋裡,你經驗到純淨的愛、本質的愛、與生俱來的愛、存在的愛,你終於知道奧修所說的愛是什麼,你會永遠感激師父的愛和指引!

請參考《譚崔經典》(16)

426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兩極之路 奧修 osho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的頭像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

    『向內走』奧修讀書會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