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續的返觀、回溯覺察會讓你越來越有覺知,它有三個階段

◇佛陀說:如果一個人做了許多錯事而不悔過⋯⋯。「悔過」意味著回溯覺察,意味著返觀。你已經做了某些事情,如果你有覺知就不會出錯,但是你做的時候並沒有覺知。例如,有人侮辱你,你生氣了,你打了他的腦袋。當時你並沒有覺察到你在做什麼。現在事情平息了,境遇過去了,你不再生氣,你可以更容易地返觀。

◇當時你錯過了覺察,最好是在當時覺察,但是你錯過了,現在為打翻的牛奶而傷心落淚是沒有意義的。不過你可以返觀,你可以把覺察帶入已經發生的事情裡。這就是馬哈維亞說的「往回看」,派坦加利說的「攝心」、「往內看」,耶穌說的「悔改」,佛陀說的「悔過」。

◇它不是感到抱歉,它不只是感覺不舒服,因為那沒有幫助。它是變得覺察,你必須再次進入事件。當時你錯過了覺察,你被無意識吞沒,現在事情平息了,你要帶著你的覺知,帶著意識之光往回走。你再次進入那個事件,再度以你本來應該的做法去審視它。事件已經過去,但你可以在頭腦裡回溯它,佛陀說這會清除心中的惡念。

◇這種返觀,這種持續的返觀會讓你越來越有覺知。它有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:你做了某些事情,事後你變得覺察。第二階段:你正在做某些事情,你變得覺察。第三階段:你即將做某些事情,你變得覺察。

◇只有處於第三階段,你的生命才會得到蛻變。但前兩個階段是達成第三階段的必要步驟。

◇每當你可以變得覺察,就去覺察。之前你生氣了,現在坐下來,對整個過程進行覺察。我們平常也這樣做,但我們的動機是錯誤的。我們是為了挽回我們的形象,你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有愛心的人,富有同情心,而突然間你發怒了。現在你自己眼中的形象扭曲了,你做出某種悔過,你去找那個人表示抱歉。你是在幹什麼?你正在修復你的形象。

◇你的自我在試圖修復你的形象,因為你在自己和別人眼裡已經墮落了,現在你試圖合理化,你至少可以去說:「對不起,我不由自主,我不知道怎麼會這樣,不知道是什麼邪惡的力量佔據了我,對不起,原諒我。」

◇你試圖恢復到你生氣之前同樣的狀態,這是自我的詭計,這不是真正的悔過,你還是會做同樣的事情。

◇佛陀說,真正的悔過是回想它,完全清醒地進入整個過程的細節,往回走,重新經歷整個經驗。重新經歷那個經驗就像化解,它會抹去痕跡。不僅如此,它使你更有能力覺察,因為當你回想它,你再次覺察過去的事件,覺察就得到了練習,你得到了一次覺察和覺知的訓練,下次你會更早變得覺察。

◇這次你生氣要兩小時才平靜下來,下一次一小時後你就平靜下來,再下一次只要幾分鐘。再下一次,憤怒剛好出現你就會平靜下來,你就有能力去看。慢慢地,通過緩慢的進步,有一天當你正在生氣,你會當場抓住自己。那是一種美妙的體驗——當場抓住你正在犯錯。於是突然之間,你的整個素質改變了,因為每當覺察穿透你,慣性的反應就停止了。

◇當佛陀說悔過,他是說當你有了覺察——坐下來,閉上眼睛,靜心冥想整個事情——成為一個觀察者。你錯過了那個境遇,但還有機會,你可以觀察它,你可以返觀,你可以練習覺察。

◇如果之後你還想要去請求原諒,不是為了別的原因,不是經濟上的、社會上的、政治上的、文化上的原因,不是的,你去只是因為你對這事情靜心冥想,你看清楚了,你認識到這個事實——你當時的行為是無意識的,你在無意識中傷害了別人。

◇你至少要去安慰對方,你必須去幫助對方理解你的無助——你是無意識的人,你是有侷限的人類,你感到抱歉。這不是挽回自我,這是去做你的靜心對你揭示的事情。這是完全不同的層面。

◇通常我們怎麼做呢?我們進行辯解。如果你繼續為自己辯解,你就不可能轉變自己。你必須認識到有某種錯誤,這種認識本身就會促進改變。

◇所以,如果有憤怒、貪婪或某些只有在你無意識狀態下才會發生的狀況,去認識它——越快越好。如果你承認錯誤,你就踏出了改變它的重要一步。佛陀在說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:「如果你承認它,如果你認識到它,你就可以改造自己。」

◇以前你道歉過許多次,但你一再重複相同的事情,這說明它是一種策略、一種政治手腕,是一種操控別人的計謀,你還是老樣子,一點都沒有改變。如果你真的為你的憤怒或冒犯別人而請求原諒,它就不應該再次發生,那樣才能證明你確實走的是改造自己之路。

(摘錄自第五章,神秘玫瑰出版社)

800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四十二章經 奧修 osho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