慣性反應→扎根靈性品質→自發性

大家好,

第七章「從反應到行動」,第八章「叛逆並非革命」,奧修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機械化和奴隸狀態——有人讚美就高興,有人批評就生氣。快樂,來自別人;不快樂,也來自別人;這些都是制約。

去制約的第一步是透過別人這面鏡子,看見自己裡面思緒的翻攪和慣性反應,「先」覺察這個制約的運作過程,一次又一次地覺察,「啊,制約在啟動了、制約正在運作了。」

覺察之後,可能是直接扎根當下、不受制約影響;可能是意識到自己進入制約裡;可能是運用覺察清單,扎根某項靈性品質而行動。持續地覺察自己的慣性、制約,持續地在當下、保持意識、扎根靈性品質,將自己從「頭」移到「心」。這是我們的靜心方法。

p177,「你繼續生活在社會中,但是拋棄野心、拋棄貪婪、拋棄怨恨。你生活在社會中,心中有愛,成為無名小卒的活在社會裡,於是你能夠享受也能夠慶祝,藉由享受和慶祝,你會將狂喜的漣漪擴展到其他人。」

「為了讓新的存在,舊的的確必須被終止。但請不要誤解我,舊的確實必須被終止,但那舊的是在你裡面,不是在你外面。我不是在談論社會的舊結構,而是在說你頭腦內的舊結構必須被終止,新的才能夠存在。」

「這就是我所教導的叛逆:脫離你內在的舊結構,脫離陳舊的貪腐,脫離過時的理念,變成一個靜心、寧靜、充滿愛的人。」

昨天提到我從廣播節目聽到「麵包車樂團」,單純的愛心、單純的行動,是最讓人感動、也最能幫助我們深化靈性品質,大家參考看看囉。

碧蓮

 

麵包車樂團

金曲歌王謝銘祐領軍的「麵包車」樂團成軍12年,常走訪廟埕改編懷舊金曲唱給長輩聽,如今融合每名團員創作關於夢想、土地、故事的作品,完成濃郁南方庶民氣息的專輯「舀肥」。

麵包車樂團團員共6人,最小26歲最大47歲的老中青三代組合,時常在大小廟埕改編演唱著經典老歌「心事誰人知」、「青蚵嫂」、「金包銀」等懷舊金曲,台下隨興擺出的幾張紅椅,坐滿了掛著笑容聽歌的長輩粉絲,這也是麵包車的開始。

麵包車樂團曾發行兩張專輯,第一張民國97年的「出發」及100年改編古調童謠的專輯「七逃」,前兩張創作多出自謝銘祐之手,如今完成「舀肥」是融合每名團員生命養分灌溉而成,用兩年時間籌備製作,謝銘祐說:「藏了很多人、風格、夢想、土地、故事,等於是一張吸收6人日月精華的作品。」

「以服務為團旨」是謝銘祐對團員的要求,不同於一般樂團卻也簡單,只要「能養活自己」,從療養院所、育幼院、植物人安養中心甚至監獄,每月不收費表演「服務」至少安排2至3場,沒有例外。

在團員眼中,「黑哥」謝銘祐亦師亦友,私下聊天就像吸收心靈雞湯般溫熱補腦,團齡最久的木吉他手王東昇,從謝銘祐發行第一張專輯「圖騰」一路合作到現在,他感性說:「以前看到黑哥會怕,現在就像家人一樣,是生命中的貴人。」(摘錄自網路,中央社記者江佩凌的報導)

567.jpg

arrow
arrow

    向內走奧修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